东冲西撞网

“荨麻疹”诊治15法

“荨麻疹”诊治15法

郝文轩 肖相如频道

导读:今天学习郝文轩先生治疗“荨麻疹”的荨麻疹15个方法。



01

疏散风寒法



“阳气者,卫外而为固也”,荨麻疹一旦失和,诊治法则“邪气客于皮肤,荨麻疹复遇风寒相搏则为瘾疹”。诊治法所谓“邪气中经,荨麻疹则身痒而瘾疹”是诊治法也。


风寒伤表,荨麻疹病属气分,诊治法故瘾疹色白,荨麻疹逢风、诊治法冷则甚,荨麻疹得晴暖则瘥。诊治法发疹时间多在隐晦之日或朝夕阳微之时。荨麻疹症见皮肤瘙痒,周身拘急,舌苔薄白,脉浮紧,颈背、胸腹及四肢出现豌豆大丘疹。愈搔愈多,灼痒难忍。


此邪气犯表,欲出而不能也。《伤寒论》所谓:“以其不得小汗出,身必痒”是也。


治应疏风散寒,急驱外邪,荆防败毒散主之。


方中荆防、二活辛温解表,以驱外邪;桔梗、前胡、枳壳、茯苓宣肺化湿,以展气机;柴胡、川芎畅发少阳,以杜传变;参、草扶正祛邪,以固正气;姜、薄少许为引者,“轻以去实”、“治上焦如羽”也。



02

解表化湿法



瘾疹而投荆防败毒散,是从太阳立法。


倘胸闷,苔腻,头目昏重,四肢烦痛,则非上法所宜,亦犹感冒挟湿之例也,须从太阴调治。经云:“太阴之上,湿气治之”。


芳香通阳之药,应当随时加入。荨麻疹患者,凡症见舌苔白腻,胸痞不饥,头重体倦,精神疲困,瘾疹消现较慢,分布多在胸腹及四肢内侧,不搔不痒,下午较重,则应“二太”合治。


宜辛温之剂以通太阳之表,芳香之药以化太阴之湿。《局方》消风散主之。


方中荆、防、羌辛温轻浮以通太阳;藿、朴、橘、苓芳香苦湿以醒太阴;川芎上行头面,下行血海,走经窜络以行血中之气;蝉蜕、全蝎轻扬纯真,而去皮肤之游风;而方中参、草外助卫气,内补脾肺,正所以建“安内攘外”之功也。



03

消痞透疹法



《局方》消风散,虽为“二太”合病设,但毕竟偏重太阳,以解表逐邪为主。


倘症见心下痞塞,饮水则呕,不饥不食,四肢沉重,苔黄而腻,口中苦黏,脉濡数,瘾疹团聚,遍布各部,则病机重在太阴矣。


治应消痞透疹,展布气机,应予泻心汤主之。


方中芩、连、蒲、夏辛开苦降,消痞开结;苏叶、川朴、槟榔、竹茹、杷叶芳香化湿,止呕消胀。


但得痞消结开,气机畅和,则瘾疹自退,此不治之治也。“气清风自消”、“浊化疹自退”也。



04

疏达募原法



“募原者,外通肌肉,内近胃腑”(《瘟疫论》),“即三焦之门户,实一身之半表半里”(《通俗伤寒论》)。


倘秽浊之邪,聚结其处,则胀满不食,舌苔厚为积粉。西医所谓“肠胃型”荨麻疹是也。


症见面色晦黄,精神呆滞,腹痛而胀,口腻纳呆,脉沉滞,风团团聚,偏着胸腹四肢某处,片大色滞,消失迟缓。此秽着募原,表邪郁滞而发瘾疹也。


治应疏达募原,化湿透疹,达原饮加茵陈、浮萍主之。


方中槟榔、川朴、草果降气导浊,疏达膜原;黄芩、知母、白芍苦寒坚阴以清伏热;茵陈、浮萍不仅清热化湿,也能解表透疹。



05

疏散风热法



《证治准绳》曰:“汗出当风,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”。风为阳邪,其色必赤,故《千金方》曰:“赤疹者,忽起如蚊啄,烦痒,极者重沓垄起,搔之遂手起”。


症见舌尖红赤,脉浮数,疹色浮活红嫩。此风热束表,郁而为疹也。


治应疏风解表,透疹止痒,桑菊饮加牛蒡子、蝉蜕主之。


方中桑叶、菊花、薄荷、连翘疏风解表;桔梗、杏仁、甘草、牛蒡子、蝉蜕宣肺透疹;芦根上通肺气,下达阴窍,生津止渴,兼透肌窍,诚解肌透疹之良药。



06

宣散风湿法



瘾疹色红隐于肌肉之间,四肢重着,此风热挟湿也。多因浴后感风或汗出解衣而得。


症见舌苔黄腻,脉濡数而浮,胸闷口腻,心烦恶食,小便黄赤,口渴而不引饮,疹色红滞,搔之烦痒,血痕密布。


治应宣散风湿,透疹止痒,《外科正宗》消风散主之。


方中荆、防疏风透表;苍术、苦参清热燥湿;石膏、知母独清胃热,取白虎汤之意;生地、木通、甘草专戕心火,取导赤散之旨;当归、胡麻仁养血润燥;蝉蜕、僵蚕、白蒺藜、牛蒡子消风透疹而止痒。


全方刚中具柔,动中有静,为荨麻疹之有效方剂,随证加减,辄有奇效。



07

升清降浊法



升降出入,是气机运动的唯一形式,清升浊降乃自然之常态,倘清气不升,浊阴不降则必表里闭塞,络脉阻滞,外邪袭入,则发瘾疹。《伤寒序例》所谓:“风气相搏,必发瘾疹”是也。


症见舌红苔黄,脉急数,胸中烦热,大便坚涩,瘾疹累累,结块成条,瘙痒病急,久治不愈。


治应升清降浊,斡旋气机,升降散主之。方中僵蚕、蝉衣升阳中之清阳;姜黄、大黄降阴中之浊阴。


一升一降,内外通达,而杂气流毒顿消。“气清血畅”而瘾疹自愈矣。



08

通泻阳明法



“阳明如市”,经曰“五脏六腑之海”,亦藏污纳垢之所。


一有积滞,则气血失和,脉道不利,经气立见郁滞,所以然者“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”故也。


且夫“阳明之上,燥气治之”,燥则生风,为疹作痒,亦属常态。故《医学入门》曰:“赤疹,因天热燥气乘之,稍凉则消,得温反剧”。


症见舌苔干黄,脉沉数,瘾疹云集,色泽红黯,甚则间发粟状丘疹,血痕遍布,扪之碍手。


此燥热生风,病在阳明血分也。宜子和“玉烛散”滋阴和阳而下之,其方即四物汤合调胃承气汤也。


方中四物滋阴和阳而荣木,承气泻火坚阴而存津,四物得承气补不滞气,承气得四物下不竭阴,刚柔相济,适相辅而相成也。



09

清肝泻火法



湿热伏匿肝胆而碍疏泄,亦能郁而发疹,所以然者“木郁之发,太虚埃昏,云物以扰”(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),木气失荣故也。


症见面色苍黄,口苦胁痛,头晕耳鸣,烦躁易怒,舌红苔黄,脉弦数,瘾疹入夜即发,色紫痒痛,抓痕遍布。


此肝火偏炽,风气内郁也。治应清肝泻火,消风止痒,当归龙荟丸加蝉蜕、白蒺藜主之。


方中当归滋养血脉以补肝阴之不足;龙胆草、青黛清肝泻火,以制肝阳之有余;苓、连、栀、柏、川大黄通泻上下三焦之火。


借芦荟、川大黄之大苦大寒,俾火由地道而出,所谓肝胆实火,必假阳明为出路也;麝香、木香辛而通窍,虽无启门逐邪之训,颇具通络消疹之能;再加消风止痒之蝉蜕、白蒺藜,瘾疹岂不见药而退。


无麝香可用茵陈代之。



10

温通厥阴法



肝藏血而主春生之气,倘血海空虚,木气不荣,则络脉经气失其敷布之性。“邪气入经,则身痒而瘾疹”。


症见面色不华,四肢清冷,舌质胀大,脉虚细,疹色红淡,分布稀疏。


此营血虚寒,经气疲惫,复感外邪,痹而为疹也。治应温养营血,以通血脉,当归四逆汤主之。


方中归、芍、桂、草温养营血以滋肝木;细辛、通草开痹散结以祛风邪。但得木气敷荣,则万物皆春,不治疹而疹自消矣。



11

养血润燥法



瘾疹邪搏血分,久治不愈,必耗营阴。


症见皮肤枯槁,疹色滞黯,夜间发作,刺痒彻心,舌赤无苔,脉见细数,甚则五心烦热,潮热盗汗,夜难入寐,得暖则甚,稍冷则消。


此阴虚内热,风气乘之也。治之之法,刚药宜戒,“唯润药以滋其燥,静药以养其血”,营血一复则瘾疹自消,地黄饮子主之。


方中归、地、首乌、甘草大滋营阴以制其燥;僵蚕、丹皮、蒺藜、红花微动郁阳以止其痒。 



12

养血消风法



营血素虚,客风再至,发为赤疹,瘙痒无度。倘舌赤无苔,脉见细数,夜间瘙痒,风团时起,色泽较鲜。此血虚风客也,四物消风散主之。


方中归、地、芎、芍养血润燥;荆、防、柴胡、独活辛温轻浮以消客风;薄荷、蝉蜕、白鲜皮疏风止痒;枣肉为引煎服,为护阴以防燥也。



13

清热解毒法



瘾疹搔后,往往溃烂痛痒,形成脓疡。倘舌红脉数,口渴心烦,便燥溲赤,胸中灼热,此邪火充斥,湿热交蒸也。


治宜清热解毒,泻火护阴,解毒泻心汤主之。


方中芩、连、栀苦寒清热以蠲热毒;石膏、知母辛寒清热以护胃阴;滑石、木通、甘草导火下行;防风、牛蒡子宣表透疹,以免毒热内陷;独一味玄参咸寒入肾,以启阴液,上济心火,以护神明。



14

活血搜风法



湿热搏于血分,久则络脉瘀塞。


症见疹色紫晦,结条聚垄,肌肤甲错,搔后见血,脉见沉涩,舌有瘀点。此血瘀而风邪内伏也。


治应活血搜风,以冀痊愈。桃红四物汤加蝉衣、全蝎、乌梢蛇等治之。久瘀非此不效。



15

温补少阴法



少阴为太阳之里。瘾疹火化,多耗肾液,然亦有戕及肾阳者不可不知。


《素问·四时逆从论》所谓:“少阴有余,发为皮痹瘾疹”是也。有余谓何?水盛火衰也。


症见舌质胖大,脉沉细而微,形寒肢冷,腰膝无力,甚则便溏,下利清谷,精神疲惫,双目无神,瘾疹遇冷则发,得暖则瘥。


此少阴虚寒,生气不充也。治应扶阳抑阴,温经通络,茯苓四逆汤主之。


方中附、姜、草辛甘化阳以补先天之火;参、苓甘温益气以扶后天之正。但得阳气充沛,则瘾疹不治自愈。



注: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!本文选摘自《皮肤病中医经验集成》,徐三文、梁延平、唐岛主编,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,2010.4。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东冲西撞网 » “荨麻疹”诊治15法